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二(全国乙卷)+作文【可下载打印】
作者:希望资源 日期:2023-06-11 分类:高中资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全国乙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瘟疫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名词。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从古代就已有记载的鼠疫、天花、疟疾,到现代的“非典”“新冠肺炎”等,给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作为明清两朝人民深重的集体历史记忆,具有大规模传染性与较高死亡率的瘟疫不断地在文学作品里有所反映,这些作品折射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首先,蕴含道教医学文化。明清时期是道教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出现过《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道教医学专著。明清文学中对病因的认知很多源于道教学说。如“鬼神致病”的观念,《治瘟策》中详细描述了主四季瘟疫的东南西北中五方瘟鬼,认为他们可使人类在不同时令里害上痘疫;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疫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瘟疫,仁宗钦差洪太尉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抗疫方法也颇具道教特色,如药符治病法,《三国演义》中的张角就是使用此种方法,且在多数故事里,药符被赋予了宗教神力,能够轻松治愈瘟病。
其次,融入因果报应理念。在先秦时期,中国本土便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报应思想。佛教传入后,又与“因果报应”的思想相结合。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十分盛行。鲁迅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这种宣扬美德的内容不仅出现在小说中的抗疫故事里,还存在于民间抗疫故事以及文人笔记中,例如浙江海盐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棋盘石》。
再次,反映群众对瘟疫的认知水平及传统祛疫习俗。瘟疫缘何突然袭来又为何渐渐平息,在清末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之前并没有科学系统的解释,所以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古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于是大众便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去解释这一灾难,由此还衍生出许多民间祛疫习俗。有的人认为瘟疫爆发的缘由与瘟鬼痘神有关,甚至将瘟疫与天人感应联系起来,像《三国演义》开篇的中平元年(184)瘟疫。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外戚宦官专权为患,因此四方灾异四起,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便是一大异象,它成了张角兄弟鼓动农民起义的正当借口。如《红楼梦》第21回描写巧姐出痘,短短几句话杂糅了医药治疗、清淡饮食、供奉痘神、冲喜讨吉等习俗。
不过,明清时期的医学也并非对瘟疫一无所知,比如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温病派代表人物吴有性就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书《温疫论》,他提出“疠气说”,并认为“时疫能传染于人”,即瘟疫具有传染性。
明清小说中的抗疫题材故事是那个瘟疫频发年代集体历史记忆的反映。一如现实之残酷,抗疫故事里的广大人民总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大瘟疫的受害者。时代在进步,当下的医学发展水平与明清时期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科学的抗疫措施早已系统化,全民抗疫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
(摘编自杨雨秋《明清小说中抗疫故事的类型与文化背景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浒传》中京师大瘟疫,天师张真人受命祈禳抗疫,这个方法颇有道教特色。
B.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中十分盛行。
C.古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因此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D.大规模瘟疫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留下难以愈合的集体伤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论述抗疫故事中蕴含道教医学文化。
B.文章对于群众对瘟疫的认知和当时的医学水平的论述,能体现议论的辩证。
C.文章介绍抗疫故事的文化背景,采用纵向论述,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D.文章紧扣“文化背景”这个核心,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两朝的文学故事反映当时的瘟疫情况,这是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的体现。
B.《三国演义》中张角兄弟借助瘟疫鼓动农民造反,“天意”使他们师出有名。
C.我国在清朝初年就有了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著,这是古人抗疫智慧的结晶。
D.文章末尾今昔对比,广大人民的地位完全不同,意在传达抗疫必胜的信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按物流作用,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物流可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按物流系统性质,可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物流体系较完善,行业运行较成熟和规范。中国物流行业则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首先,“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与“物流企业盈利偏低”相并存。虽然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较快,社会物流总收入平稳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是我国物流服务的价格仍然低位震荡,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其次,“物流围城”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由于货运车辆的市内交通管控,导致“路难行、车难停、货难卸、证难求”的问题长期存在。再次,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物流企业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取得抵押贷款较难,资金不足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最后,科技化水平低。一方面,中国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仍属于“单家独户”封闭运行的电子商务信息,未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和产业的网络平台,与世界一流流通企业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物流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受工作环境、待遇、发展空间等制约,基层物流企业对专业人才缺少吸引力。
(摘编自《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四大主要问题》)
材料二:
(图片来源:中商情报网)
材料三:
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夯实应用基础,保证网络互联互通,建立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构建畅通无阻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从行业层面而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降低物流成本,运用信息感知技术和网络大数据,对仓储情况和货物动态进行实时跟踪管理,提高货物调度和仓库使用效率,节省运营成本,并尽可能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以提高订单处理能力和仓储运管水平;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构建企业主导下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联盟,制定物流行业的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推动智能物控、智能分拣、智能运输的标准化工作,加强关键环节的专利研发和产权保护,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三是营造宽松环境,放宽物流市场准入限制,消除行业壁垒,推动物流行业同互联网技术、标准和监管的充分对接,并加快物流征信体系建设,同国际和国内相关信用平台有效对接,加强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监管。
从企业层面而言,要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复合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同网络平台合作建立信息咨询和人才培养中心,对物流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同高校合作开设“互联网+”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互联网+物流”研发中心,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树立人本服务理念,运用网络大数据了解用户动态,完善物流改进方案,提高用户满意度,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反馈意见而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灵活调节物流配送时间、地点,实现物流精准营销。
(摘编自《新时期物流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物流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物流起步晚、发展快,目前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B.为物流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帮助其解决融资难和路难行车难停、货难卸、证难求等具体问题。
C.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国家。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要同时发力,也要学习借鉴欧美、日本等国际重要物流基地的发展经验。
D.精准了解用户动态、完善物流改进方案、提供个化服务、实现物流精准营销等措施,有助于应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5.下列对材料二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图一,2016-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连续五年超过11万亿元,但增长率却逐年急剧下降,直到2021年才重新回升。
B.根据图二,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结构中运输费用超过一半以上,降低社会物流运输成本成为物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根据图三,2016年-2021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增长率却有波动起伏,其中2021年的增长率为近五年的最高峰值。
D.根据图四,2021年我国工业品、农产品物流总额分别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89.38%和1.49%,相比于工业,我国农业发展严重滞后。
6.解决我国物流业人才匮乏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末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故事新编》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这指的是鲁迅实现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的创新经验。人物语言须有谈资,而谈资与场面又相关。《故事新编》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谈资多来自典籍。比如《理水》写大禹走后,京师日渐好转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谈论大禹功绩、大禹何人,《随巢子》、《古岳读经》里大禹化为熊、大禹如何捉无支邪等传说成为谈资。人物出场还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还有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如《奔月》中描写后羿拉弓射月形容为“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岩下电”来自《世说新语·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如果单有浓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奔月》中女乙(对后羿)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女辛说:“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战士”、“艺术家”等是地道的当代人用语,放到传说中的后羿嫦娥,顿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带有的斑斑锈迹,与充满现代气息的人物语言的结合产生了奇幻色彩。
(摘编自刘俐俐《鲁迅〈故事新编〉故事与小说的人类学思考》《文艺理论研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请谈谈文本一《非攻》中的“墨子”是怎样的人物,又是如何具体塑造《非攻》中的“墨子”。 (6分)
9.文本三指出了《故事新编》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一对其特点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州都督齐王佑,性轻躁,其舅尚乘直长阴弘智说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佑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佑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上选刚直之士以辅诸王,为长史、司马,诸王有过以闻。佑昵近群小,好畋猎,长史权万纪骤谏,不听。壮士昝君谟、梁猛彪得幸于佑,万纪皆劾逐之,佑潜召还,宠之逾厚。上数以书切责佑,万纪恐并获罪,谓佑曰:“王审能自新,万纪请入朝言之。”乃条佑过失,迫令表首,佑惧而从之。万纪至京师,言佑必能悛改。上甚喜,勉万纪,而数佑前过,以敕书戒之。佑闻之,大怒曰:“长史卖我!劝我而自以为功,必杀之。”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佑府典军,文振数谏,佑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佑,城门外不听出,斥君谟、猛彪不得见佑。会万纪宅中有块夜落,万纪以为君谟、猛彪谋杀己,悉收系,发驿以闻,并劾与佑同为非者数人。上遣刑部尚书刘德威往按之,事颇有验,诏佑与万纪俱入朝。佑既积忿,遂与燕弘信兄弘亮等谋杀万纪。万纪奉诏先行,佑遣弘亮等二十馀骑追射杀之。佑党共逼韦文振欲与同谋,文振不从,驰走数里,追及,杀之。寮属股栗,稽首伏地,莫敢仰视。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三月,丙辰,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兵讨之。上赐佑手敕曰:“吾常戒汝勿近小人,正为此耳。”佑之初反也,齐州人罗石头面数其罪,援枪前,欲刺之,为燕弘亮所杀。佑引骑击高村,村人高君状遥责佑曰:“主上提三尺剑取天下,亿兆蒙德,仰之如天。王忽驱城中数百人欲为逆乱以犯君父,无异一手摇泰山,何不自量之甚也!”佑纵击,虏之,惭不能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B.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C.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D.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史权万纪骤谏”与“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 两句中的“骤”字含义相同。
B.“王审能自新”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字含义不同。
C.“劝我而自以为功”与“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劝”字含义相同。
D.“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兵讨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苏武传》)两句中的“发”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佑接受舅舅劝他招募壮士以自卫的建议,并热情接纳了舅舅推荐的燕弘信,赐给他许多黄金珠玉,让他暗中招募死士。
B.李佑多次受到皇帝严厉责备,权万纪担心受到牵连,主动请求上朝向皇帝承认自己的失职,并说明李佑一定能改过自新。
C.权万纪认为昝君谟等人要谋杀自己,拘捕他们后上报朝廷,并弹劾与李佑一起为非作歹之人,朝廷派人查验,事多属实。
D.李佑谋反作乱遭到反对。在他攻打高村时,村人高君状认为百姓承蒙主恩,感激于心,而李佑以下犯上,实属自不量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振数谏,佑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佑,城门外不听出。
(2)佑之初反也,齐州人罗石头面数其罪,援枪前,欲刺之,为燕弘亮所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①,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崄:通险。②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曹操攻破荆州,充实了水军,大军浩浩荡荡向夏口挺进,突出其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B.颔联“安知”意在表明强大的实力和接连的胜利让曹操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对潜在的危险的警惕。
C.颈联作者认为魏、蜀、吴三国实力悬殊,终有一战,赤壁大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
D.全诗综合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咏史说理,意蕴深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苏辙的《赤壁怀古》与苏轼的《赤壁赋》都写到了曹操,二者的写作意图相同吗?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用“蛾眉遭妒”表现贤才受到排挤的境遇。屈原在《离骚》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行人要穿行于星宿间来突出蜀道之高危,并刻画出行人无可奈何的情态。
(3)因杜鹃叫声凄美,诗人多用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和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都用了此意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固,其想象之①____________,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其乐无穷。
中国诗歌的长河②______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③____________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免疫力,永远绕不开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在这总长7~10m的空间中,存活着人体大多数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多兵种“人体卫士”, ① 。如果肠道菌群稳定,有益菌占优势地位,这个同盟军团就能和有益菌强强联合,将肠道内免疫细胞充分激活,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长,体内的免疫屏障将会更加坚固。如果肠道功能不好,外来的细菌病毒和肠道内存在的有害菌“勾结”,同盟军团就只能节节败退,人体也会随之出现腹泻、腹痛、感染等多种问题。
② ,就必须拥有健康的肠道。肠道想健康,其中的有益菌就必须占据优势地位。传统的“补菌”方法常见的是口服补充剂,将活的有益菌送入肠道。但有益菌很娇嫩,它怕酸、怕热、怕腐蚀,但在经过人体、到达肠道的过程中,会经历唾液、胃酸、胆汁等多重“考验”,损兵折将, ③ 。而且长期直接补充有益菌,也会让肠道产生情性,更依赖外援,自己养菌、生菌的能力就会慢慢荒废掉。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乳酸菌素,帮助肠道源源不断养出适合自己身体需求的有益菌,重新恢复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状态和免疫功能。
20.下列句子中的“娇嫩”和文中加点的“娇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富贵人家养的孩子都娇嫩,自然禁不得一点儿委屈。
B.叶片渗透淡淡的阳光,觉得还是十分娇嫩。
C.月季花开了,绽开她那娇嫩粉红的笑脸。
D.汗面拭来慵傅粉,酒香浓后暗潮腮。娇嫩不应醒似醉,倩谁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英雄出少年”语出宋朝民间小说《隋唐传奇》,原句为“自古英雄出炼狱”,用以夸赞古今众多英雄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须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后演化为“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夸赞,更多的是对年轻人的信任、劝勉、鼓励和期待,流传甚广。
先师孔子就称赞和勉励年轻人“后生可畏”。孔子认为,年轻人的优势在于体力充沛、精力充足,恰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年少之时应积极向学,不虚度光阴,假以时日将大有作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全国乙卷)
参考答案
1.D A.“这个方法颇有道教特色”张冠李戴,原文第二段是“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疫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瘟疫,仁宗钦差洪太尉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抗疫方法也颇具道教特色,如药符治病法,《三国演义》中的张角就是使用此种方法”,可见天师之事是为了讲其成为抗疫主力;
B.“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张
冠
李戴,原文第三段是“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可见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的是“善有善报”;
C.“无可非议”错误,“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是古人“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的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唯心解读”都是有问题的。
2.C C.“采用纵向论述,层层递进”错误,本文属于横向论述。
3.D D.“意在传达抗疫必胜的信念”于文无据。原文最后只是说“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这只是客观陈述事实,没有选项说的意思。
4.B B.“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等具体问题”错误。材料三中,从行业层面而言,为物流业“营造宽松环境”,要“放宽物流市场准入限制,消除行业壁垒……加强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监管”。
5.C A.“但增长率却逐年急剧下降”错误。从图一所示可以看出,2016—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率有降有升,降幅并不急剧,2019年和2020年的增长率持平。
B.“降低社会物流运输成本成为物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错误。我国物流业运输成本占比高,并不意味着降低运输成本就一定是“物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材料一可知,我国物流行业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为并列关系,没有首要次要之分;从材料三可知,发展物流业需要国家、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从多方面综合施策。
D.“相比于工业,我国农业发展严重滞后”错误。物流总额不是判断我国工业、农业发展情况的唯一根据。
6.①国家层面,建立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激励有志者投身物流事业;
②行业层面,强化创新驱动,构建企业主导下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③企业层面,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7.C C.“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插入现实生活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增强作品幽默、调侃的情趣,语言轻松诙谐并不影响主题的严肃性。
8.(1)墨子是一位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他勇于为民请命,具有扶危救急的侠义和奉献牺牲精神。(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描写。注重形象或外貌描写,以墨子鞋底磨成大窟窿,脚上起茧等细节描写出他为宋不辞劳苦,生动地展现了墨子急人之困的平民英雄形象。
②侧面描写。以公输般狡诈、心怀不义以及各种借口,侧面衬托出墨子执着于仁义。文中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宋国和楚国环境的对比,墨子和公输般饮食对比,墨子和宋国“讲空话的人”对比,都刻画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大形象。
9.①《非攻》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如和公输的对话场面等等。②人物出场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非攻》中学生曹公子、管黔敖、公输般等,这些人物连带着引出送天下、钩拒、木鹊等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者《非攻》中墨子和公输的出场连带着引出楚国攻伐宋等历史事件的背景。③叙述者的语言巧妙借用典籍语汇,如“劳形苦心”、“执戈”、“民气”等词即是典型的典籍语汇。④《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10.D 句意:李佑进而私自署任上柱国、开府等官职,大开府库物品行赏,又将百姓赶到城内,修缮兵器、城楼,并设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职。抛弃妻子儿女在夜间吊下绳索出城外逃的官吏百姓连续不断,李佑不能禁止。
“驱民入城”为兼语结构,“民”作“驱”的宾语“入城”的主语,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弃妻子夜缒出亡”是“吏民”的后置定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11.B A.前“骤”:屡次。句意:长史权万纪屡次进谏。
后“骤”:迅疾,猛快。句意: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迅疾。
B.前“审”:确实。句意:亲王如果确实能悔过自新。
后“审”:觉察。句意: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C.前“劝”:勉励,鼓励。句意:鼓励我悔改而却自己居功。
后“劝”:劝说。句意: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说怀王前去。
D.前“发”:派遣。句意:太宗诏令兵部尚书李世勣等人派遣士兵讨伐李祐。
后“发”:举事,发难。句意: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
12.B B.“主动请求上朝向皇帝承认自己的失职”错误,原文为“万纪至京师,言佑必能悛改”,权万纪到了长安,只对太宗说李佑肯定能改过自新,并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职。
13.(1)韦文振多次进谏,李佑也讨厌他。权万纪性情偏狭,专以刻薄约束李佑,城门外都不让他出去。得分点:“数”,屡次,多次;“恶”,讨厌;“褊”,偏狭;“听”,允许,准许。
(2)李佑当初谋反时,齐州人罗石头曾当面数落其罪行,并持枪在手,上去想要刺杀李佑,被燕弘亮杀死。得分点:“面”,当面;“数”,数落;“为……所……”,表被动,译为“被”。
参考译文:
齐州都督齐王李佑,性情轻狂急躁,他的舅舅尚乘直长阴弘智劝他说:“你的兄弟较多,陛下一旦驾崩,您应当召募壮士来保护自己。”李佑认为他说得对。弘智趁机荐举自己的妻兄燕弘信,李佑很喜欢燕弘信,赏赐很多金玉,让他暗中召募敢死的勇士。太宗挑选刚直的人来辅佐众位亲王,做长史和司马,诸亲王如有过失即禀报太宗。李佑亲近小人,又喜好打猎,长史权万纪屡次进谏,不听其言。壮士昝君谟、梁猛彪得到李佑的宠幸,权万纪弹劾他们,并将他们赶走,李佑暗中将他们召回,更加宠幸他们。太宗多次寄信责备李佑,权万纪担心会与李佑一同获罪,便对李佑说:“亲王如果确实能悔过自新,我就请求到朝廷为您言明其事。”于是逐条陈说李佑的过失,逼迫他上表自首,李佑恐惧就听从了他。权万纪到了长安,对太宗说李佑肯定能改过自新。太宗非常高兴,嘉勉权万纪,而数落李佑以前的过失,手书敕文告诫他。李佑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说:“权长史出卖我!劝我悔改而却自己居功,我一定要杀了他。”太宗认为校尉、京兆人韦文振谨慎正直,任用为齐王府典军,韦文振多次进谏,李佑也讨厌他。权万纪性情偏狭,专以刻薄约束李佑,城门外都不让他出去,将鹰犬等放掉,又斥责昝君谟、梁猛彪不让他们见李佑。恰巧权万纪宅院夜里落下土块,权万纪认为君谟、猛彪二人想谋害自己,便将他们逮捕入狱中,急发驿传文书上报太宗,并弹劾同李佑一起为非作歹的几十人。太宗派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调查,上告事多有验证,太宗下诏令李佑与权万纪一同入朝。李佑已经积愤好久,便和燕弘信的哥哥燕弘亮等密谋杀掉权万纪。权万纪奉诏令先行一步,李佑派燕弘亮等二十多人乘马追上,将权万纪射死。李佑同党一起逼迫韦文振让他与他们合谋,韦文振不从命,骑马逃奔几里地,被追上杀死。其他僚属十分害怕,趴在地下磕头,不敢仰视。李佑进而私自署任上柱国、开府等官职,大开府库物品行赏,又将百姓赶到城内,修缮兵器、城楼,并设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职。抛弃妻子儿女在夜间吊下绳索出城外逃的官吏百姓连续不断,李佑不能禁止。三月,丙辰(初六),太宗诏令兵部尚书李世勣等人征发兵马讨伐李佑。太宗赐给李佑手书敕文说:“我经常告诫你不要亲近小人,正是为此呀!”李佑当初谋反时,齐州人罗石头曾当面数落其罪行,并持枪在手,上去想要刺杀李佑,被燕弘亮杀死。李佑带领骑兵袭扰高村,村里人高君状站在远处责备他说:“当今皇上手提三尺剑打下江山,百姓们承蒙恩德,如对上天一般景仰。你忽然驱使城内数百人想要作乱以冒犯你的父王,这与用一只手摇撼泰山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能如此不自量力呢?”李佑纵马出击,将其擒获,终因惭愧而没有杀他。
14.C C.“实力悬殊”“赤壁大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错,颈联写“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是说魏、蜀、吴三国实力相当,此战过后,魏蜀吴三足鼎立,谁也没办法短期内灭了谁。
15.不相同。《赤壁怀古》中苏辙借曹操志得意满地出征与惨败的结局,意在总结历史教训,讨伐开战需要充分研究论证,找准对方的弱点,抓住时机,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作者指出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他过于急迫希望享受到胜利的喜悦,进而丧失了理智。《赤壁赋》中苏轼写曹操意在强调这些当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都随时间消亡了,慨叹人生的短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二者的写作意图不相同。
《赤壁怀古》中首联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曹操攻破荆州,充实了水军,大军浩浩荡荡向夏口挺进,首联突出了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但是强大的实力和接连的胜利让曹操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对潜在的危险的警惕,最终输给了对方。诗歌借曹操志得意满地出征与惨败的结局,意在总结历史教训,讨伐开战需要充分研究论证,找准对方的弱点,抓住时机,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同时作者指出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曹操过于急迫希望享受到胜利的喜悦,进而丧失了理智。
《赤壁赋》中苏轼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文章写曹操意在强调这些当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都随时间消亡了,以此慨叹人生的短暂易逝。
16.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杜鹃啼血猿哀鸣 望帝春心托杜鹃
17.光怪陆离 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厚积薄发
18.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19.连续运用了三个暗喻,构成了一组博喻。将《诗经》喻为“上游”“源头”,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地位。将《诗经》喻为“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则生动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博喻的运用,又加强语意,增添文章的气势。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固”强调想象的奇特,可选用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光怪陆离”;
第二空,根据第一段语境可知文本强调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可选用把内容不同、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存起来的“兼收并蓄”;“中国诗歌的长河……奔流直下到了唐代”运用比喻强调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可选用比喻历史悠久的“源远流长”;
第三空,语境“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强调唐诗的繁盛是积累的结果,可选用长时间多多积蓄,慢慢放出或在某个瞬间一下子表现出来,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的“厚积薄发”。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由于……使……”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应将“由于”改为“以”;
第二处,“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中“独”和“之一”语义重复,应改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比喻的构成看,“它是上游,是源头……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这是一组博喻,一连用了三个暗喻句,本体是“它”,代指“《诗经》”,喻体分别是“上游”“源头”“第一个春天”,“是”是本题与喻体之间的连接词。
从表达效果看,“上游”“源头”,强调的是《诗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而“第一个春天”,写出《诗经》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的绝美、高超,生动地表现出《诗经》的艺术特色。博喻的运用,与排比一样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文章的气势,且比喻能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
20.A A.带比喻义,表示脆弱之意,指有益菌很脆弱。其他三项侧重于本意与娇美之意。“娇嫩”,意思是柔嫩、嫩弱、娇柔。
21.①为保护人体健康搭建一道钢铁同盟 ②想提升免疫力
③最终到达肠道的有益菌数量很有限
22、【解析】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正如材料所说,“自古英雄出炼狱”,少年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才可能成长为英雄。这就告诫青年,不能惧怕挫折、打击、苦难,这些对磨练品性、提升能力有着巨大的价值,要勇敢投身学习和事业中去,不断历练和成长。青年在年龄、体力、思想活跃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好好利用这些优势,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成长为英雄和可畏之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写作时可以从材料所给角度写如何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还可以在材料基础上增加自己的感悟,比如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要想成长为英雄,天地很广阔,但诱惑也很多,要经历磨练,也要经受得住诱惑,用高远的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但无论怎么写,一定要扣住所给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来写。
【参考立意】
(1)在挫折中磨练品性,成为英雄不是梦。
(2)珍惜时光,为成为英雄打好学识基础。
(3)心有向往,努力飞翔。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全国乙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有人运用与文字“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的图像,绘画名物,描摹诗意,图说诗境,创作了众多《诗经》图像,借以表达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对《诗经》的接受和认知状况,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
《诗经》图像兴起于汉代。东汉桓帝时,蜀郡太守刘褒曾取意于《大雅·云汉》中的“旱既大甚,蕴隆虫虫”“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诸语,绘制《云汉图》,使观者见而觉热;又取意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诸语,画《北风图》,使观者见而觉凉。可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
唐朝时的《诗经》图像多以写实笔触求“真”,描绘冠、冕、草、木、鸟、兽、虫、鱼诸种名物的形貌,“以图佐文”,使观者获得对《诗经》所涉“豳远”上古知识的直观认知,《诗经》阐释史上的“图说”“图解”式样亦自此形成。如开成年间,唐文宗因卫协所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及古贤君臣之象“不得其真”,令程修己另行图绘,程修己遂撰成《毛诗草木虫鱼图》二十卷,由是“冠冕之制、生植之姿,远无不详,豳无不显”(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宋元时期,《诗经》图像的类型更为丰富,在汉、唐时以描摹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之图”基础上,增加了众多表现礼制文教的“人文之图”,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政教功能。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图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马和之《毛诗图》卷。此图作于南宋高宗时,简淡秀逸,构思精巧,别出心裁地展现了画家对《诗经》时代人物事件、风俗物产、典章制度等的认知、理解与想象,故脍炙艺林,为后人激赏。
明清时期,《诗经》图像蓬勃发展。模仿马和之《毛诗图》的作品大量出现,如文徵明《豳风图》、仇英《鄘风图》、董其昌《衡门图》,以及丁云鹏、郎世宁、唐岱、管希宁、张坦、周鲲的《豳风图》等。同时,涌现出很多取材《诗经》而自出机杼之作。例如,明代画家周臣以《七月》为素材,“图豳雅意”而绘《豳风图》,侧重描摹农闲时乡间民众“斗鸡”的场景,展现了盛世百姓丰衣足食的升平气象。这一时期曾将《鹿鸣燕会图》《柏舟图》《豳风八图》等用于世俗生活中,或贺秋闱高中,或祝寿辰,从而淡化了《诗经》图像的政教色彩,赋予其实用交际功能。《诗经》图像不仅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用于世俗生活中,还进入商品经济领域,发挥着美化装饰的功用。
中国古代《诗经》图像的创作者既有帝王皇族、朝堂官员,又有文人、书画家、本草学家、舆地学者,还有歌姬舞女、工匠技师,以及僧侣道徒等方外之士,几乎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作品式样既有绘画、版画,又有屏风、团扇、瓷器、漆器、刺绣等,涉及古代图像艺术的多种门类。在题材类型方面,既有对《毛诗》诗意的整体呈现,又有对单独诗作如《豳风·七月》的反复描画,还有对《诗经》所涉名物、典章等的“图解”。这些图像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与《诗经》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其中所保存的文辞,为了解《诗经》的异文、编纂结集、流传等情况提供了线索;“以图解《诗》”的艺术呈现方式,为考察文士心态、时代环境及《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诸问题提供了图像依据;同时,围绕这些图像,还衍生出不少诗文和评点文字,对深入认知《诗经》学、艺术学与文化学中的相关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编自罗建新《<诗经>图像的演进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表达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方面,图像绘画比文字著述具有更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
B.《诗经》图像兴起于汉代,在唐代形成《诗经》阐释的“图说”“图解”式样,到明清时期获得蓬勃发展。
C.与汉唐时期《诗经》图像注重图解诗意与写实名物不同,宋元时期的《诗经》图像更注重政教功能。
D.南宋马和之的《毛诗图》构思精巧,是《诗经》图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经面世就被大量模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在《诗经》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诗经》图像的存在与价值。
B.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诗经》图像的演进历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C.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逻辑严谨论证有力。
D.文章末段以对《诗经》图像的创作者、式样、题材类型和学术价值的概述收束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观者见《云汉图》而觉热,见《北风图》而觉凉,是因为两图写实地描绘了《诗经》的相应诗句。
B.明代周臣的《豳风图》侧重描摹乡间民众“斗鸡”的场景,是取材于《诗经》的自出机杼之作。
C.中国古代《诗经》图像的创作者几乎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作品样式和题材类型也丰富多样。
D.《诗经》图像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与《诗经》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随着全球最先进、耗资高达100亿美元的美国“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成功发射,关于空间望远镜的热度持续高涨。回顾往昔,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已经是52年前的往事,载人航天工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如今终于将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目前,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平台搭建步骤,接下来将逐渐迈向航天技术的应用阶段,向科学界乃至广大社会回馈更大价值。
计划于2024年发射升空的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简称CSST),是我国空间站工程中的旗舰级项目,它将开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新的时代,可以让中国天文学界与国际更好接轨,共同为全人类探索太空而服务。在“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之前,我国一直没有开展过包括地基在内的大规模巡天观测,这是中国天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将为中国科学家提供观天利器,为中国开展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说起来,“巡天”空间望远镜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巡天”并非一款独立运行的望远镜,而是部署在空间站实验舱Ⅱ内部。当时的计划是,当“巡天”舱段在轨道部署成功后,望远镜通过专用机械臂被带出舱外,并通过该机械臂进行指向跟踪。但这种方案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首先,望远镜与实验舱刚性连接,空间站组合体的姿态变化、结构形变和各种振源形成的扰动,会严重影响望远镜的观测稳定性与凝视度;其次,空间站周围可能存在的各种颗粒物,空间站对地定向姿态变化,空间站结构对观测方向的限制,以及舱体、太阳能电池板等各处表面产生的杂光等因素,都不利于空间天文观测。对此,中科院和航天五院的专家团队提议,将其改为独立运行的空间望远镜,这项提议在2014年初启动论证,次年工程总体批准了“巡天”望远镜和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的方案,“巡天”望远镜将成为第一个“天宫”空间站在轨服务的共轨飞行航天器。
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光学口径2米,大小大概是一辆大巴车。它的分辨率实现了与美国“哈勃”相当的水平,观测光线的波段范围可达0.25-1微米,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可实现从近红外到紫外波段的高精度巡天观测。“巡天”空间望远镜采用的是“普查型”观测,拥有234000平方毫米的总感光面积,所以其视场比“哈勃”要高出300多倍,相当于“哈勃”近1年的观测成果。
按目前规划,“巡天”空间望远镜运行周期为10年。在10年观测任务期内,“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与空间站对接停靠4次。对接时,航天员可以从空间站进入望远镜内部,对到寿或者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而光学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一些光学组件的维修精度甚至达到毫米级别,在轨维修如此高精度空间望远镜尚属首次,这对于身穿航天服操作灵敏度受限的航天员是一种考验,对于参研设计师、地面训练的工程师们也是一种挑战。
将更多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是未来天文学、宇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除开篇提到的美国“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外,与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同期开展的国际其他天文望远镜项目还有由欧空局主导的“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导的“罗曼”空间望远镜,这两具望远镜都将部署到与“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相同的日地拉格朗日2点,共同探索更暗、更深、更远的宇宙。
我国在宇宙科学研究领域, 除了待出征的“巡天”空间望远镜, 已经建成的500米口径“FAST”射电望远镜外,未来还将建造10米级大口径地基光学望远镜。而像“詹姆斯·韦伯”一样的大口径空间光学望远镜,我国科学家也已经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研究。空间望远镜作为天文学研究的先进手段,其发展将带动我国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为人类认知宇宙、认知自我带来全新的维度。“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领袖毛泽东书写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也终将在新时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才干下,从意境变为现实。
(摘编自张凯《中国空间望远镜,巡天遥看一千河》,《航空知识》2022.03)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如今已经基本完成平台搭建步骤,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接下来将逐渐迈向航天技术的应用阶段。
B.将“巡天”设计成非独立运行望远镜的方案存在很多问题,如望远镜的观测稳定性与凝视度会受到望远镜与实验舱刚性连接、空间站组合体姿态变化等影响。
C.空间站周围存在的各种颗粒物,空间站对地定向姿态变化,空间站结构对观测方向的限制,以及舱体等各处表面产生的杂光等因素,都不利于空间天文观测。
D.“巡天”空间望远镜运行周期为10年。期间,“巡天”空间望远镜会与空间站对接停靠。对接时,航天员可以对到寿或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巡天’空间望远镜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大小大概是一辆大巴车”“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些语句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感性。
B.由于光学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一些光学组件的维修精度甚至达到了毫米级别,所以这对于身穿航天服操作灵敏度受限的航天员来说是一种挑战。
C.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空间望远镜是世界上争夺最激烈的领域,作者列举了欧空局主导的“欧几里得”、美国航空局主导的“罗曼”等空间望远镜进行说明。
D.作者在文章结尾介绍了我国在宇宙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意在体现新时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才干,更彰显了中国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雄厚实力。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起点高”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野火 季羡林
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也十分艰难。地面上是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上去只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却掉不下多少土来。刨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
往年在这数九寒天,我们早已停了地里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
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中的镐的敲击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野火!”
是的,是野火。在远处的山麓上腾起一股浓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有人在努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给这地毯铺满了。
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嘹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这火下了山岗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爬上另一个山岗了。”
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快到山沟了。”
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刨地,边嘹望,边交换意见。
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
“火已经过了山沟!”
过了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
山间地势崎岖不平,还不知道有多少山沟,多少沙滩。地边上、沟边上又长满了葛针,葛针浑身是刺,在那里等候着人们。衣服碰上,会被撕破;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
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
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
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锹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锹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注]。”我眼前站着的这样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 1966年2月17日(有删改)
【注】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全诗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写农民们挖坑田进度慢,末段写农民们挖坑田干劲足,效果好,前后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B.“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将野火、风与农民对比,突出了农民扑火的速度快,灭火的决心坚定。
C.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如通过描写动作、外在形象等,展现了农民的英雄气概,语言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D.文章语言特色鲜明:从句式上看,文章多用短句,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从风格上看,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
8.文章塑造的这群农民的形象具有立体感,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哪些妙处?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文帝天嘉三年。齐主之为长广王也,清都和士开以善握槊、弹琵琶有宠,辟为开府行参军,及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四年,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内宴赏,须臾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日不归,一日数入,或放还之后,俄顷即追,未至之间,连骑督趣。奸谄百端,宠爱日隆,前后赏赐,不可胜纪。每侍左右,言辞容止,极诸鄙亵,以夜继昼,无复君臣之礼。常谓帝曰:“自古帝王,尽为灰土,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极意为乐,纵横行之,一日取快,可敌千年。国事尽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约也。”帝大悦,三四日一视朝,书数字而已,略无所言,须臾罢入。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河南康献王高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母,岂可与臣下接手。”孝瑜又言:“赵郡王叡,其父死于非命,不可亲近。”由是叡及士开共谮之。士开言“孝瑜奢僭”,叡言“山东唯闻河南王,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帝闻之,大怒。夏六月庚申,顿饮孝瑜酒三十七杯。孝瑜体肥大,腰带十围,帝使左右娄子彦载以出,鸩之于车,至西华门,烦躁投水而绝。赠太尉、录尚书事。诸侯在宫中者,莫敢举声,唯河间王孝琬大哭而出。六年。齐著作郎祖珽有文学,多技艺,而疏率无行。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①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世祖为长广王,珽为胡桃油献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徵梦殿下乘龙上天”。王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迁散骑常侍。与和士开共为奸谄。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周灭齐》)
【注】①华林遍略,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类书之一,一共六百二十卷,成书后广为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B.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C.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D.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得不与士开相见”与“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相”含义不同。
B.“竟复何异”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两句中“竟”含义相同。
C.“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与“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窃”含义相同。
D.“莫敢举声”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两句中的“莫”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都人和士开由于擅长握槊游戏和弹琵琶而被北齐国主武成帝宠信,多次升迁官职;他阿谀逢迎,受到的赏赐不可胜数。
B.北齐国主武成帝对和士开宠信有加,上朝听政,抑或是在宫内饮宴赏玩,片刻工夫也不离开他,有时一连几天不让他回家。
C.和士开侍奉武成帝,言谈举止卑鄙下流,不顾君臣礼节,还劝说武成帝趁着年轻,纵情取乐,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处理。
D.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因劝谏武成帝处死和士开、远离赵郡王高叡,受到武成帝的猜疑,最终落得被下毒、投水而死的下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帝大悦,三四日一视朝,书数字而已,略无所言,须臾罢入。
②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郊墅 郑谷
韦曲①樊川雨半晴,竹庄花院遍题名。画成烟景垂杨色,滴破春愁压酒声。
满野红尘谁得路,连天紫阁②独关情。渼陂③水色澄于镜,何必沧浪始濯缨④。
【注】①韦曲:距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建于此。②紫阁:唐代称宰相府第为紫阁。③渼陂:古代湖名,在今陕西省。④濯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点明了“郊墅”的地理位置,“雨半晴”写出了其地的天气状况。
B.第二句以“竹”饰“庄”,以“花”饰“院”,透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C.颈联写诗人在贵家园亭迷了路,只能朝高大的宰相府第的方向走。
D.尾联化用典故,突出了渼陂水色之美,强调这里同样让人清心洁行。
15.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秦的恶行的批判:索取财物时一丝一毫都要计较,挥霍时却丝毫不加珍惜。
(3)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高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① ,虽只言片语却② ,可以看出,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坚守信仰③ ,再苦再难也永不改变。品读红色家书,仿佛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目睹那段④ 的历史画卷。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红色的一封封家书,记录着红色历史,播种着红色基因,即使饱经岁月,却历久弥新。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凝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C.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D.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凝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1题。
细菌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十亿年,从1683年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便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① ,以大肠杆菌为例,平均每20分钟繁殖一代,仅仅用一天的时间,大肠杆菌就可以从一个细胞变成4722×1021个,如果将这些细菌平铺在地球表面,可以将地球完全覆盖。那么,如果保持这种速度分裂繁殖, ② ?
细菌分裂速度如此之快,至今还未泛滥成灾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在地球上还存在它的天敌,就如同老鼠的天敌是黄鼠狼, ③ 。它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其外形如同蝌蚪一般,头部多为圆形或多角形,后面是管状的尾部,末梢有6根尾丝,能将自身的核酸像注射器一样注入细菌中,然后利用细菌的核苷酸、酶等各种原材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利用细菌合成子代后,噬菌体就将细菌裂解,这样噬菌体不仅杀死了细菌,还合成了大量的子代。子代噬菌体又将继续杀死更多的细菌。所以噬菌体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细菌的数量增长,大家大可不必担心细菌会占领地球。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蝌蚪”所用修辞手法最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1.B A.“图像绘画比文字著述具有更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错误。原文是“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对《诗经》的接受和认知状况,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注意是“共同展现”,二者之间没有比较。
C.“更注重政教功能”错误,原文是“增加了众多表现礼制文教的‘人文之图’,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政教功能”,宋元时期的《诗经》图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政教功能,体现不出“更注重”;
D.“一经面世就被大量模仿”错误,原文是“明清时期,《诗经》图像蓬勃发展。模仿马和之《毛诗图》的作品大量出现”,可见到明清时期才大量出现模仿作品。
2.C C.“对比论证”错误,没有对比论证。文章有举例论证,如“唐朝时的《诗经》图像多以写实笔触求‘真’……如开成年间,唐文宗因卫协所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及古贤君臣之象‘不得其真’,令程修己另行图绘”;有引用论证,如“东汉桓帝时,蜀郡太守刘褒曾取意于《大雅·云汉》中的‘旱既大甚,蕴隆虫虫’‘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诸语,绘制《云汉图》”。但文中没有对比论证。
3.A A.“是因为两图写实地描绘了《诗经》的相应诗句”无中生有。原文是“……可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这两个例子只是论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而没有谈到观者见《云汉图》而觉热,见《北风图》而觉凉的原因。
4.B A.“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错误,第一段说的是“如今终于将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文中是未然,选项变成了已然。C.“空间站周围存在的各种颗粒物”错误,文中说的是“空间站周围可能存在的各种颗粒物”。D.“‘巡天’空间望远镜运行周期为10年”错误,文中说的是“按目前规划,‘巡天’空间望远镜运行周期为10年”,选项缺少条件“按目前规划”。
5.C C.“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空间望远镜是世界上争夺最激烈的领域,作者列举了……”错误,文中说的是“将更多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是未来天文学、宇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除开篇提到的……与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同期开展的国际其他天文望远镜项目还有由欧空局主导的‘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导的‘罗曼’空间望远镜”,由此可知,列举这些内容是未来说明“将更多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是未来天文学、宇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6.文中“起点高”一是指“巡天”空间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实现了与美国“哈勃”相当的水平;二是指“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宽波段,可实现从近红外到紫外波段的高精度巡天观测;三是指“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大视场,总感光面积高达234000平方毫米。
7.A A.“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错误。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文章开头写农民们挖坑田很艰难,进度慢,并表现他们的心理活动,作者这样写并没有贬低或否定这些农民和他们的劳动之意。而且文章第三段还表现了他们抖擞的精神、冲天的干劲,表现了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综上所述,文章没有“抑”的成分。
8.①文章既表现了这群农民的英雄形象,又表现了这群农民平凡而质朴的一面,使文中的农民形象具有立体感。
②文章通过叙写这群农民在救火过程中的表现,突出了他们高大的英雄形象。
③文章还通过描写他们艰难地挖坑田的情景和他们]挖坑田时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们生活平凡,性格质朴。
9.①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野火,生动地表现了野火肆虐之态。
②使用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③通过描写狂风呼啸、大火肆虐的场面,烘托了农民们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10.C 句意:文宣帝高洋时,祖珽出任秘书丞,盗窃《华林遍略》,还涉及其他一些犯罪行为,依法本应该被绞死,最终被免职为民。文宣帝高洋虽然憎恶祖珽屡次犯法,然而爱惜他的文才技艺,便让他在中书省职守。“显祖时”,为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AD。“除名”,固定词语,开除官籍,中间不能断开;“其才伎”,他的文才技艺,作“爱”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B。
11.B A.相互;相貌。句意:不能不与和士开相见。/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运的是能娶到这样的女子做妻子。B.“含义相同”错误,最终;从始至终。句意:最终有什么区别呢?/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C.都是私下、私自。句意:高孝瑜曾经私下和尔朱御女交谈。/私下里想要舍弃赵国投奔燕国。D.代词,没有谁,没有人;副词,没有、不。句意:没有谁敢声张。/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12.D D.“劝谏武成帝处死和士开”错误,原文有“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高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母,岂可与臣下接手”,可见只是谏言并没有劝武成帝处死和士开。
13.①武成帝听后非常高兴,三四天才临朝听政一次,仅仅批示几个字而已,全不说什么话,一会就散朝回宫。①“视朝”,临朝听政;“略”,全,皆;“罢入”,散朝回宫。
②又因为犯下诈骗盗窃官家三千石小米的罪行,被抽打二百鞭,发配到甲坊。
②“坐”,因……犯罪;“鞭”,鞭打;“配”,发配。
参考译文:
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北齐国主武成帝高湛还是长广王时,清都人和士开因为擅长握槊游戏、弹琵琶而被宠信,被征召并授予开府行参军一职,等到武成帝即位,多次升迁至给事黄门侍郎。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北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受到北齐武成帝高湛宠信,武成帝上朝听政,或是在宫内饮宴赏玩,即使是片刻工夫,也不能不与和士开相见,有时武成帝一连几天不让他回家,有时一天几次召他进宫,有时刚让他回去,不大一会儿又要把他追回来,和士开还没到达之时,武成帝接连派人骑马催促。和士开想方设法阿谀逄迎,日益受武成帝宠爱,前后收到的赏赐,多得不可胜数。和士开每次侍奉在武成帝身边,说话言语,表情举止,都极为卑鄙下流,夜以继日,不再遵守君臣之间的礼节。和士开经常对武成帝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最终都会变成泥土,尧舜、桀纣,最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身强力壮,随心所欲,纵情取乐,一天行乐,可以胜过千年。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还担心有什么不能办的呢,用不着亲自操劳节俭。”武成帝听后非常高兴,三四天才临朝听政一次,仅仅批示几个字而已,全不说什么话,一会就散朝回宫。北齐武成帝高湛让和士开与胡皇后玩握槊游戏,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劝谏说:“皇后是百姓之母,怎么可以和臣下的手接触呢。”高孝瑜又说:“赵郡王高叡,他的父亲死于非命,陛下不可与他亲近。”因此高叡与和士开共同进高孝瑜的谗言。和士开说“高孝瑜奢侈程度超越他的身份”,高叡说:“山东只听说有河南王,听不到有陛下”。武成帝因此猜忌高孝瑜。高孝瑜曾经私下和尔朱御女交谈,武成帝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天嘉四年(563年)夏季六月庚申(二十八日),武成帝一次让高孝瑜喝了三十七杯酒。高孝瑜身体肥胖硕大,腰粗十围,武成帝派身边亲信娄子彦用车将高孝瑜载着拉出来,在车上又给高孝瑜灌了毒酒,到了西华门,(高孝瑜毒药发作)烦躁投水而死。武成帝给高孝瑜赠官为太尉、录尚书事。在宫中的各个诸侯,都不敢声张,只有河间王高孝琬从宫中大哭而出。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北齐著作郎祖珽很有文才,擅长多种技艺,然而却为人粗疏轻率,缺乏德行。又因为犯下诈骗盗窃官家三千石小米的罪行,被抽打二百鞭,发配到甲坊。文宣帝高洋时,祖珽出任秘书丞,盗窃《华林遍略》,还涉及其他一些犯罪行为,依法本应该被绞死,最终被免职为民。文宣帝高洋虽然憎恶祖珽屡次犯法,然而爱惜他的文才技艺,便让他在中书省职守。武成帝高湛还是长广王时,祖珽做了胡桃油进献给他,趁机进言“殿下有非同寻常的骨相,我梦见殿下乘龙飞上青天”。长广王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让老兄大富大贵。”等到武成帝即位,提拔祖珽为中书侍郎,又晋升为散骑常侍。与和士开一起奸诈作恶,阿谀逢迎。
14.C[“在贵家园亭迷了路,只能朝高大的宰相府第的方向走”错。诗中所谓“谁得路”,意思是“谁能得志呢”;所谓“连天紫阁独关情”,是说诗人满心都是跻身紫阁、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的情怀。]
15.①比喻:在迷蒙的绿色杨柳的映衬下,这片郊墅就像一幅画,突出了郊墅之美。②动静结合:“烟景垂杨色”美丽如画是静景,压酒声“滴破春愁”则是动景,两者结合,更显景色之美。③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春愁本无形,诗中却写它可以被压酒声滴破,生动形象。(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画成烟景垂杨色”,春天来了以后,垂杨的颜色如烟一般,美得像画作。运用比喻手法,把杨柳映衬下的郊墅比作一幅画作,写出了郊墅的美,抒发了诗人对郊墅的喜爱赞美之情。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垂杨色”为静景,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压酒声“滴破春愁”为动景,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两者结合,使景象更有立体感。写出了京城郊外的侯王别墅春来垂杨变绿驱散春愁的景色,凸显景色之美。“滴破春愁压酒声”,喝酒的声音能点破春天的愁绪。“春愁”本是无声无色无形的,但是诗中用“滴破”“压酒声”来写“春愁”,化无形为有形,把“春愁”写得富有形态,这是诗人想象的,这样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春愁”写得生动形象。
16.(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3)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7.①掷地有声②微言大义③矢志不渝④波澜壮阔
第一空,从前文“虽朴实无华”可知,填入内容与“朴实无华”有意思上的转折,再分析“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刀放头上不胆寒”等诗句可知,这些诗句都有力地表达了作者豪迈的革命意志。可以填入“掷地有声”。“掷地有声”,形容话语豪迈有力。第二空,从前文“虽只言片语”可知,填入内容与“只言片语”在意思上有转折,再联系那些诗句,作者想要表达这些诗句虽然简短,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可以填入“微言大义”。“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第三空,从前文“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坚守信仰”和后文“再苦再难也永不改变”可知,此处作者是要表达共产党员对党永远忠诚,可以填入“矢志不渝”。“矢志不渝”,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第四空,从前文“仿佛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那个年代雄壮浩大的气势,可以填入“波澜壮阔”。“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18.一封封红色家书,记录着红色历史,播种着红色基因,虽然饱经岁月,却历久弥新。
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一封封”是数量词,应将“红色的一封封家书”改写为“一封封红色家书”。②搭配不当。“即使……但”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虽然”。
19.C “中国共产党”是句子的主语,而BD两项中“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凝聚”中,主语变成了“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这样造成了中途易辙,据此排除BD。而“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条件,缺一不可,故“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应放在“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之前,排除A。
20.①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很快;②细菌会在地球上泛滥成灾吗;③细菌的天敌就是噬菌体
21.D“蝌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比喻,“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B.比喻,以“刀枪”比喻乐声清脆。C.比喻,“冰心”比喻心的纯洁。D.为借代,以“帆”代船。
22.【答案】例文:
勇敢发声,激昂青春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的确,语言是有力量的。良言善语不仅可以温暖人心,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惊人力量。诸葛亮以一人之辩,使司徒王朗撞死于马下,重于九鼎之宝;烛之武凭三寸之舌,救郑国于危亡之际,强于百万之师。
但我更钦佩“鲁迅们”的言语,言众人不敢之言,言他人之不察之言,如刀如剑,似枪胜炮,揭开“天灵”,启人心智。我坚定地以为,当代我辈之青年不仅要善言,更迫切地要敢言,正如鲁迅先生的慷慨之言,“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更有开山破土之势,开天辟地之力。青年人当在敢言中激扬青春。
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而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回到山河动荡,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若不是有人敢于站出来,直言旧社会的弊端,指出中国前进的方向,又何来群众的觉醒,民族的解放呢?也许有人会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今时早已不同于往日。果真如此?极致的喧哗是在掩盖空虚的本质。娱乐至死的乌合之众,又何尝不需要勇敢的声音来唤醒呢?因而,敢于发声是时代交予我辈的难题。
而我们青年是最具青春朝气的力量。担起敢言重责,责无旁贷!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们青年有的是朝气,有的是活力。初生的牛犊为何要惧怕虎?朝气青年又何惧发生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流言蜚语?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敢言,谁又敢言?青年的敢言重责,责无旁贷!
但仅此而已吗?有了沸腾的热血,青年就能回答好时代的难题吗?那又和这嚣喧浮躁的世俗有何差别呢?
所谓敢言不是嚣喧的哗众取宠,也不是偏激的愤世嫉俗,而是无畏的远见卓识。你瞧,那些腹内空空的网红敢说吗?哗众取宠只成他人的笑柄;你看,那逃出国外的贪官敢说吗?罔顾事实只能被众人唾弃。而我们青年的敢言,应在真才实学之上,有思想,不惧难,合情理,谋远虑。如此青年,才算真正担起了敢言的时代重责。
在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渠道
最后,借鲁迅之言,愿我们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全都积极向上,愿我们的青年勇于发声,激昂青春。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善言”“敢言”。根据材料可知,“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敢言”应多指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惊醒世人的话。
立意:1.“善言”如春风化雨。 2.善言凸显人生智慧。
3.择事进言,善莫大焉。 4.“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
5.大胆言语,问心无愧。 6.敢言突显赤胆忠诚
2023全国乙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作为即将到来的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一直是考生热切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2023年乙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将是聚焦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的主题。因此,本文为大家提供一个预测的题目范围以及一篇范文供参考。
全国乙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2023
预测题目范围:
1.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人的沟通
2.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3.历史可以回溯,文明可以传承
2023全国乙卷语文作文范文参考
当我们走进寺庙、故宫或者博物馆,就会被历史文化所吸引、所感染。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资源,见证着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沧桑巨变,凝结着历代先辈的汗水和智慧。如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但是,作为新时代的人,面对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如何去传承、继承和创新呢?首先,我们需要学习和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尊重历史,感悟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同时,也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抓住机遇,尝试推陈出新,将这些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传统传媒逐渐被新媒体取代的今天,如何将传统文化和新媒体有机结合?可以通过短视频、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又或者,我们可以创造更多展示文化特色的活动,例如文化展览、文化节等等,让更多人近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宣扬传统文化,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出真正的传承者风范,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传统文化流传下去,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光彩。
总之,历史可以回溯、文明可以传承。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尽自己的所能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并让它在当代由我而继。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永久流传。
资源下载
保存左侧二维码或长按扫码关注或微信搜索“希望育儿爸妈汇”公众号,点关注后回复关键字“验证码”,即可免费获取查看密码。 拿到查看密码后到上方输入,提交后即可看到下载地址! 不懂如何操作,请联系QQ:3439297114
猜你还喜欢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 最近发表
-
- 成都市【金牛】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化学(试卷+答案)
- 成都市【高新】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语文(试卷+答案)
- 成都市【高新】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英语(试卷+答案)
- 成都市【高新】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物理(试卷+学而思解析)
- 成都市【高新】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数学(试卷+答案)
- 成都市【高新】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化学(试卷+三方解析)
- 成都市【成华】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英语(试卷+答案)
- 成都市【成华】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物理(试卷)
- 成都市【成华】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数学(试卷+答案)
- 成都市【成华】2024初三二诊考试试卷真题 化学(试卷+答案)
你 发表评论:
欢迎